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扎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化学新药研发生产,做强医用器材和生物制药设备制造产业,培育高端医疗服务业,壮大生物医药企业,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国际医疗三大领域取得了关键进展。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闵行区55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01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8.8%,占闵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5.6%,在闵行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中占比6.05%。2014年至2017年,闵行区在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构建的同时,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均增长超过7.5%。2017年,闵行区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09家,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超亿元的制造企业30家,超5亿元的制造企业9家。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企业和各类机构新增药品注册批件3件,药品临床批件21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43件。其中,2017年上市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件。经认定的研发机构数15家,经认定的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3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46家。

国际医疗初具形态。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健康产业基地一期地块已建成了医技中心,并引入了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上海绿叶爱丽美医疗美容医院等7家具有国内外品牌影响力、医疗技术尖端、专家实力雄厚、管理理念先进的市场导向型医疗机构和一批特色门诊并逐步投入运营,以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初具形态。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发展基础,但产业的发展仍面临挑战。比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产业聚集度有待提升,新增产业项目落地周期偏长,协调推进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力度,走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按照闵行区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注重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培育,重点发展南虹桥、南滨江和临港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三大片区,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在研发、制造和服务领域全面推进,促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闵行区将持续聚焦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国际医疗服务三大领域,加快新型疫苗、生物化学新药研发生产,做强医用器材和生物制药设备制造产业,积极培育智慧医疗、大数据智能医疗及服务等健康医疗新业态,着力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精准医疗等生物治疗关键技术,努力搭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闵行将成为上海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和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具体目标为: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0年,实现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8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60亿元,新增5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9%,在闵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过7.25%,占比新增1.2%,在上海市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基本达到20%,占比新增1.2%。各基地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9.5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0年增长19亿元,达到58.5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1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6.5%,到2020年增长24亿元,达到140.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6%,到2020年增长8.1亿元,达到22.6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0%,到2020年增长1.3亿元,达到5.0亿元。

四大基地之外的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0年增长7亿元,达到34.3亿元。

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2020年目标总产值超过10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高端医疗服务业2020年目标总产值超过1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9家,新增4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11家,新增2家;超过亿元的企业34家,新增4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家,新增4家以上;引进培育智慧医疗相关企业30家。

研发创新目标。经认定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18家,新增3家;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不少于4家,新增1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数不少于21件;新增上市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不少于43件。

三、主要任务

在现有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的基础上,以“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统筹规划,聚焦临港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上海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业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服务高地。

(一)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闵行东部,着力构建临港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

临港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通过“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采用“产、医、研、用”整体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研发基地、医学中心与健康应用基地三轮联动,构建资源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链,打造全球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用地范围:临港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东至三鲁河,西至召楼北路,南至立跃路,北至周浦塘为中心的相关及邻近区域,规划用地约408亩,总建筑面积超过70万平米。

2、闵行南部,规划打造上海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

重点聚焦智能医疗大数据中心、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创新诊断三大产业板块,建设包括医学大数据、前沿检测技术、创新治疗技术研发、智能医疗器械与软件创新研发、医疗网络信息创新研究等创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智能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先公司,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精准医疗数据中心。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立医疗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化。

规划用地范围:东起莲花南路,西至淡水河,南起剑川路,北至申嘉湖高速为中心的相关区域,总用地面积约47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2.7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创新中心17万平方米,产业交易中心及配套28万平方米,医疗产业中心17.7万平方米。

3、闵行北部,以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为主体建设国际医疗服务基地

以建设国际水平的健康医疗旅游综合体为目标,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打造健康旅游核心区,逐步形成以医疗服务为核心,集“医、教、研、康、养、游”为一体,产业链延伸的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

规划用地范围:以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为主体,东至联友路、南至北青公路(北横通道)相关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00亩。其中,一期用地约为700亩,建筑面积约为70万平方米,床位规模约为2800张。

(二)聚焦重点方向,巩固优势发展领域

聚焦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医药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新药开发、新产品研制和产品质量提升。

化学药物领域。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加强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并带动产业的新一轮创新升级。

生物制品领域。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干细胞、基因治疗相关技术研究。大力推动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医疗器械领域。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等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人工智能发展。

医药装备领域。积极推动传统生物医药包装机械、原料药机械、制剂机械、制药用水机械、医药检测设备等医药装备向高端化制造与智能制造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

(三)围绕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建设创新集群。围绕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与合作,聚焦产业链建设推进企业“组团式”创新与发展,整合“政、产、学、研、医”的创新资源,推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投资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构建引领和支撑本区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热点”或“创新联盟”,推进本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培育重点企业。大力引进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积极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鼓励重点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条件及辅助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效能。支持和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市场化并购投资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支持重点产品。通过政策聚焦,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着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四)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健康服务产业

推进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在闵行的发展。在整体布局上围绕人工智能在智能医学方面的应用,重点发展精准医疗、智能医疗设备、生物医药研发、医疗云计算等产业,引进培育智能医疗器械与软件系统、精准诊断、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领域先进企业,建立包括医学大数据、前沿检测技术、创新治疗技术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构建亚太地区重要的精准医疗数据中心,打造“产研医”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逐步形成国家级智慧医疗、个性化精准医疗产业新兴集聚区和健康医疗创新应用示范区。

推动高端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建设。在南虹桥地区按“1+2+10+X”形态布局(即1家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X指若干特色专科诊所),初步形成以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国际医学中心健康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示范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产城融合,拓展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借助区位优势,尝试推进药品配送和临床检测等集中服务模式,发展医药流通业,创新医药产业服务链,到2020年园区高端医疗服务集聚区初步形成。

(五)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聚焦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和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载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构建专业化众创空间,引导生物医药创业企业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进行孵化,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储备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快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已具备的生物药物研发及临床生产的条件,以及药学院、生命学院、农学院、系统生物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教授及研究人才,大力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区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研发中试、创新技术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新药产品制剂研发服务、中试生产和小规模生产服务。

培育生物医药创新人才队伍。依托上海市“人才政策30条”和闵行区“1+15”人才政策体系,为创新、创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继续实施“创新创业?智汇闵行”人才工程,积极引进海内外人才,培养和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区内高校围绕生物医药企业现实需求,培养一支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佳的人才队伍。

四、保障措施

(一) 建立产业协调服务机制

成立由区领导牵头,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计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招商服务中心、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紫竹高新区、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小组,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计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招商服务中心牵头协调相关政策资源,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与市科委等市级职能部门对接,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区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创新联盟,支持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引入市级生物医药重大产业化项目在闵行区的落地。

(二) 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修订完善产业政策。市区联动,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鼓励生物医药相关企业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企业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 建立统筹招商选资模式

进一步加强统筹招商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重点项目,建立重点产业化项目引进落地的统筹机制,对拟引进的生物医药项目和产能升级的项目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其中,智慧医疗和精准医疗项目由南滨江投资公司和区招商服务中心牵头,高端医疗服务项目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国际生命健康城由临港浦江园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推动。通过体制机制优化,加速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并尽快形成产能,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产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