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预计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45亿吨

“2019年,我国钢铁产量将继续增加,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将平稳增长,全年供求平衡取决于产能释放和出口。2019年国内钢材市场均价将低于2018年,而原燃料(铁矿石和焦炭)市场均价则将高于2018年,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将大幅下滑。2019年第二季度国内钢铁市场价格将恢复性回升至全年均价水平之上,全年高价位区有望出现在第三季度。”4月13日,在钢之家网站联合友发钢管集团和马钢股份举办的第十五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钢之家网站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文章表示。

预计我国钢材消费量

2035年、2050年分别降至7亿吨、5.8亿吨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吴文章介绍,我国的粗钢和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态势。我国房地产投资对钢材需求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装备制造业仍将持续拉动钢材需求增长。传统制造业从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向知识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也对钢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将倒逼钢铁产业加大环保投入,实施环保升级改造,实现清洁生产,促使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未来,我国的钢材消费量将呈现出平稳波动并逐步下降的趋势。2018年,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为623千克,居世界第一位,预计未来我国人均粗钢消费量将稳定在400千克左右。预计到2035年,我国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将分别降至约7.9亿吨和7亿吨;到2050年,将分别稳定在约6.7亿吨和5.8亿吨。

呼吁对所有钢铁搬迁重建

和产能置换项目进行彻查

2018年,我国华北地区高炉产能为37812万吨,华东地区为27779万吨,中南地区为12454万吨,东北地区为9107万吨,西南地区为5970万吨,西北地区为5194万吨。2018年,我国华东地区电炉产能为7281万吨,中南地区为5431万吨,华北地区为2969万吨,西南地区为2220万吨,东北地区为845万吨,西北地区为422万吨。

2019年,我国将新增高炉产能3043万吨,将释放产量约1290万吨;新增电炉产能1948万吨,将释放产量约1100万吨。2019年,这些新增产能将为我国带来2300万吨以上的粗钢增量。

吴文章认为,在被置换的产能中,有一些产能是早就停产的产能和“无中生有”的产能,还有一些产能是借产能置换名义扩大了的产能。如果不彻底清查,任由这些产能建成投产,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得之不易的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将付之东流。

因此,吴文章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所有钢铁搬迁重建和产能置换项目进行彻查,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对违法、违纪、违规的新增钢铁产能进行严肃问责。

此外,吴文章谈到,目前在我国钢铁中高端领域,也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对此,他认为:“未来,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有效化解钢铁业中高端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方式。”

2019年我国钢铁产量将稳中有升

吴文章预计,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为9.45亿吨,生铁产量为7.84亿吨,钢材产量为11.22亿吨;钢材进口量为1300万吨,出口量为7500万吨;焦炭产量为4.46亿吨,出口量为1000万吨,铁焦比为0.556;铁矿石产量为8亿吨,进口量为10.8亿吨。

他预计,2019年全球生铁产量将同比增加1938万吨,相当于62%品位铁矿石需求增加3126万吨。如果非主流矿不能有效增产,则全球铁矿石供应缺口将为6500万吨。当铁矿石价格回升至90美元/吨~100美元/吨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非主流矿增产即可填补供应缺口。

作为铁矿石的补充,废钢的市场储量也值得关注。吴文章表示,2018年,我国废钢市场储量为1.18亿吨,预计到2035年将升至4亿吨以上。2018年,我国铁钢比为83.1%,预计到2025年将降至70%以下。

国内经济形势总体稳定

GDP增速预计在6.3%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对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预判:“全球经济增速下滑不可避免,我国经济现阶段处于由效率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美国不再加息,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中美贸易谈判接近尾声,双方都有让步的迹象,谈判成功的概率较大。”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祝宝良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稳中趋降,消费需求稳中略降,政府支出增长较慢,库存稳中略升。2019年,我国基建投资将企稳回升,房地产投资将总体保持稳定。他预计,2019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在6.3%左右,到2020年增速将在6%左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指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美经贸谈判、英国脱欧推迟、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和大国博弈加剧等都将对今年世界经济走势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