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安徽蚌埠高新区: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不可或缺的一极,安徽蚌埠高新区近年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做好加法,全力打造硅基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区已形成硅砂加工-高强度盖板玻璃、超薄触控玻璃-ITO导电膜、玻璃盖板-触摸屏-显示模组-终端应用产品的信息显示产业等三大产业链条,助力蚌埠高新区硅基新材料产业连续两年获评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硅基新材料)发展质量最高等次,产业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规划引领擘画硅基产业发展蓝图

“为了做大做强硅基新材料产业,蚌埠高新区及时编制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实施‘1+1+5’三重一创战新产业提质、扩容行动,探索‘集中、集聚、集成、集群、集约’‘五集’发展路径,推动硅基产业基地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规模。”蚌埠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卞家涛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近年来,蚌埠高新区牢牢抓住硅基新材料产业这一示范基地,着重围绕基板玻璃、太阳能玻璃、新型显示、特种玻璃等重点领域,借助蚌埠玻璃设计院等创新平台,把准产业方向,明晰发展路径,同时,积极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健全与长三角高端科技人才、专家互访资源共享交流机制,通过借力长三角“产业协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硅基产业基地。

精准扶持加速硅基产业发展步伐

作为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材料,硅基新材料是我国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5月18日,总投资1.6亿美元的药用硼硅玻璃管项目正式落户园区。“这个项目的实施填补了蚌埠在药用玻璃产业的空白,也进一步延伸完善了我们硅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卞家涛表示。蚌埠高新区硅基新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政府长期不懈的精准扶持密不可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蚌埠高新区聚焦本地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在资金扶持、人才建设、政策奖补三个方面精准施策,强力助推硅基产业迅猛发展。资金扶持方面,高新区编制完善了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了5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3亿元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凯盛科技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力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人才建设方面,与中科院、中电科41所等大院大所合作,建成了凯盛光伏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转移孵化中心,设立1亿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加大对战新产业人才招引力度。政策奖补方面,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暂行办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新发展文件,安排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专项扶持方式,对新评定的国家级、省级研发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高新区强力的政策支撑下,辖区内企业技术创新硕果累累,获得了喜人的成绩。2019年,高新区实现昊方机电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凯盛工程浮法玻璃退火窑入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凯盛光伏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荣获世界制造业大会创新产品金奖。

优化服务激发硅基产业发展动能

栽得梧桐树,能引凤凰来。蚌埠高新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沃土,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服务上做“加法”。高新区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办法》,逐步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严格落实“三个一切”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强化对重大项目实施全天候服务、全过程管理、一体化保障。线上开通了安徽政务服务网高新区分厅,对企业项目实行全程一条龙帮办服务,真正实现了高效率为企服务。

在流程上做“减法”。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证照分离”试点,对86项行政许可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等五类措施,在项目审批上实行“一口受理、一库中介、一表收费、一起验收”“四个一”联合审批模式,进一步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

在扶持上做“乘法”。高新区建立并出台《关于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探索建立了“项目包办”服务机制,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制定《高新区支持企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扶持基金,解决企业在项目上的融资难题。

在解难上做“除法”。高新区坚持企业和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基本定位,认真落实周调度月推进和领导干部包保项目等机制,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不断清除影响营商环境的难点、堵点、痛点。

举措叠加之下,园区硅基产业动力澎湃。截至目前,园区拥有硅基上下游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初步形成了信息显示、太阳能电池、玻璃新材料三大产业链,是安徽省首批硅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