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国务院推出政策“礼包”稳外贸

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稳外贸、保就业再迎政策“组合拳”。

6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的特殊转移支付机制,部署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帮扶外贸企业渡难关。

会议指出,今年国家确定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将为市场主体减负1.6万多亿元,大部分在下半年实现。很多地方也在自主减税降费,这将有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困难群众之急,但也给市县财力带来很大缺口。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2万亿元资金直达市县,就是要支持地方落实帮扶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群众的措施,加强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等。

此外,会议还确定,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新增财政资金通过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等方式,第一时间全部下达市县。中央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强化管理。省级政府要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在加强资金监管同时,将自身财力更多下沉基层,弥补基层财力缺口,以确保中央确定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政策层面来讲,此次创新财政体制体现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直达市县两级,并且要求在这个层面协助提供财政管理和资金送达的渠道,这样的体制设计能够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经济正常运行的部分机能受损,供求总量与结构之间的矛盾突出。为此,纾困政策的重心应放置在保基本民生、保居民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上,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应确保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受国际疫情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5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4.9%,降幅和前4个月持平。

稳外贸作为“六稳”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加外贸企业订单、拓宽外贸企业销售渠道以及稳就业也成为当前稳外贸的重中之重。

会议明确,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简化内销认证和办税程序,支持电商平台、大型商业企业等开展外贸产品内销活动。

何代欣表示,从稳外贸来看,力保外贸稳定发展,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多元化市场,为稳外贸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底气。

林致远说,在外需疲弱的环境下,开发内需的潜能是激发市场的关键所在。与加码投资的传统做法不同,当前刺激政策的重点应放置在确保家庭、企业和基层政府的收入方面,以此保证消费水平和就业岗位的稳定。通过刺激消费需求来维持企业运转,通过维持企业运转而稳定就业,从而让消费、投资、就业、收入等各环节保证循环运转,以逐步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

林致远告诉记者,外贸企业通常有其自身的进出口渠道。在目前形势下,要及时跟踪疫情的国际扩散和防控动向,以便尽早恢复既有的商业通道,在可能的情况下拓宽业务范围。例如,转向部分抗疫物资的供应等。此外,不管外需还是内需,只要有需求,就可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相关部门落实暂免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至年底、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至所有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为企业拓展内销减负助力。

此外,商务部还将指导地方及各商协会加强政策宣传和产销对接,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加快完善相关公共信息服务等措施,“此次高层要求外需企业转内需的设计,可以说非常紧要。”何代欣表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着全球供应链断裂的风险,稳定外贸企业存续,保障员工就业还需要在内需上面做文章。此次高层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内销,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等举措,将切实帮助外贸企业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