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国产芯片,需组“高端局”

前几年,疫情影响,叠加新能源汽车的逆势狂飙使得供需错配问题日益凸显,全球汽车产业陷入缺芯危机。直至2023年底,相关专家在公开场合表示,芯片短缺还没有完全过去,但2024年以来,缺芯话题已鲜少被提及。且从市场消息来看,部分汽车芯片甚至出现库存积压情况。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一汽研发总院智能网联开发院院长王仕伟坦言,芯片短缺趋于缓和,当前阶段关注点已经从芯片短缺、整芯融合转变到芯片的高质量发展上了。

国产芯片结构性短缺,自给率不到10%

芯片应用比重提高,已是不争事实。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演进,尤其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下,汽车芯片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王仕伟就提到,上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下,芯片数量大概在300-500颗不等,例如上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H5应用芯片约400颗,但E-HS9,由于是新能源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数量明显增加,整车应用芯片已超过1000颗。

按照其说法,预计到2025年,单车平均芯片数量需求大概在1000颗以上,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8%提升到13%以上。

中汽协的预期更高,据其此前所提供的数据,每辆电动汽车所需芯片数量将提升至1600颗,数倍于传统燃油车,而更高级别智能汽车的需求量有望提升至3000颗/辆。

盖世汽车研究院亦指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有效拉动汽车芯片数量增长,从燃油车约300-500颗芯片增加到智能汽车的1000多颗,再到L4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使用超3000颗芯片,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年需求量将超过450亿颗。

从成本价值来看,据王仕伟透露,单车芯片成本价值原来大概3000-5000元,现在在城市NOA的情况下,已达到万元甚至更高的水平。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905亿元,同比增长6.5%。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2030年汽车电子芯片规模全球有望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300亿美元。

中国汽车芯片市场空间广阔,然而国产芯片结构性短缺问题也很明显。

在此次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高级副院长罗道军直言,中国拥有最大的新能源车产能,用量也是越来越多,但目前芯片的自给率确实不到10%,我国国产高端芯片缺乏,低端过剩,是结构性的短缺。

王仕伟亦表示,2024年以来,芯片已经由全类型的短缺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结构性的短缺,尤其随着欧洲、美国、日本出台了一些芯片相关的法案,高端芯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

目前自主可控的芯片很少,真正做到从设计制造到封测完全自主可控的不到三成,而且都是偏向低端的MCU或者存储类的芯片,就高端芯片而言,目前对于跨国公司的依赖度非常高。

进步很大,但整体差距仍然不小

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紫光展锐、全志科技、芯擎科技,如今,谈及中国芯片企业,耳熟能详的名字已越来越多。

事实上,从2021年2月由工信部指导编制的《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正式发布,到以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为代表的本土芯片企业加速布局,再到国家队下场,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自主汽车芯片产业链逐渐形成合围之势,且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