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概念兴起至今,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4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充分发挥在融资机会、专业人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当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用户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AI助手”“智能助手”作为主要产品形态,并与即时通信、办公软件、线上客服、创作工具等传统互联网产品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交流、办公、创作体验。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有2.3亿人使用过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占整体人口的16.4%。
在企业端,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浪潮。在交通、能源、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高科技企业与传统行业积极进行合作,投入大量资源,共同研发各行业专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如何利用这项新兴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企业应用中的需求日益增强。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生成式AI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深入拓展,特别是在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推动下,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应用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