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叫响“冀”字号群文品牌

热闹非凡的“四季村晚”点亮乡村文化生活;青年文化夜校到处是年轻人的身影;“河北公共文化云”让群众随时随地纵享文化盛宴……近年来,河北省群艺馆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群文新面貌“圈粉”年轻人

2025年元旦,魏县大平调《阴阳扇》、平山坠子戏《王宝童篡御状》等剧种集中亮相“乐享河北 非遗会客厅”,原汁原味的特色地方戏引发群众热议。“每年的传统节假日及寒暑期,非遗展演展示活动都会在这里如期举行,成为百姓家门口的文化聚集地。”石家庄市民刘磊说。据了解,2024年“非遗会客厅”举行活动近百场,涉及非遗项目百余项、非遗传承人近300人。

打造叫好又叫座的“冀”字号群众文化品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生活。2024年,河北省群艺馆深耕“放飞冀艺”活动品牌,带动各市县开展相关演出百余场,参与演职人员超万人,覆盖线上线下受众超千万人次,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燕赵大地如火如荼开展,一个个欢声笑语的瞬间浓缩了幸福中国的美好场景。

“夜校”是2024年的文化热点之一。过去一年,河北省群艺馆以涵盖艺术、生活、养生等课程的24个班次打造出“青年文化夜校”品牌,惠及学员超过千名,在全省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同时,带动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夜校课程,群众文化活动以新面貌“圈粉”青年人。

“长城脚下话非遗、京东大鼓书会、运河大鼓书会等多个群众文化品牌彰显了地方特色,走进了群众生活。”河北省群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高质量打造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并推进这些品牌活动贯穿全年,形成了多元化、普惠化、全域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

助力文化馆现代化转型升级

秦皇岛小学生郑智元和师父携手演绎京剧《三岔口》、姐妹联唱豫剧《花打朝》充满童真童趣……前不久,河北省青少年美育戏曲繁星行动成果会演举行,全省近百位中小学生带来的沉浸式戏曲演出得到观众及专家的认可,成为河北省群艺馆推进建设“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的缩影。

据了解,聚焦“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建设,河北省群艺馆在全省创建了30个“河北省青少年美育研学空间”,同时依托河北非遗双师素养课、戏曲进校园活动,打造学、研、观、演、宣一体化美育体系,将青少年美育展演展示活动贯穿全年,深受孩子们喜爱。

如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文化馆现代化转型?围绕“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试点项目建设,河北省群艺馆通过“燕赵有形”“燕赵有声”和非遗研学体验、阅读空间四大沉浸式空间的打造,不断推动场馆更新,实现沉浸式体验与文化馆数智化建设相结合,该项工作获评2024年全国文化馆智慧化建设优秀案例。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依托“河北公共文化云”平台,联合各地直播63场品牌文化活动、发布课程227期、覆盖群众超1000万人次;引领带动全省举办“四季村晚”活动,覆盖受众超过3000万人次,欢声笑语在村落间传递;开展基层文艺辅导超50次,赴雄安等地开展特色文艺辅导基地建设……这是河北省群艺馆2024年的成绩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双向奔赴的文化之旅一路生花。

近年来,河北省群艺馆以文艺力量赋能文明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同时,还积极奔赴基层开展调研,汲取源头活水、跨界联动,创作小戏曲《摆拍》、河北梆子《饭碗》等,以文艺创作满足群众新期待。其中,燕山大板《将军还乡》登上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展演舞台,并荣获优秀剧(节)目奖。

2024年9月,京津冀百姓好声音大赛在北京密云区大剧院剧场落幕,河北带来的地方特色演出赢得了观众点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下,三地文化馆(群艺馆)建立起密切的协同机制,2024年共同举办了京津冀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唱段展演、京津冀非遗市集等活动,让三地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