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其健康发展对保障国民营养、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自2018年以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引导下,我国奶业振兴成果斐然,奶源自给率达到了70%以上。但从2022年开始,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叠加行业周期影响,奶业连续3年发展困难。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表示,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助力行业纾困,合力支持行业稳定发展,保障奶业振兴来之不易的成果,确保奶业基本盘稳定。
“现阶段我国奶业存在不少挑战与困难,例如,奶粉库存仍维持高位、喷粉压力大,上游牧场资金链承压、产业链风险持续加大,国际乳品市场竞争加剧等。”史玉东认为,仅靠行业自身走出困境非常艰难,企业开展深加工及海外市场开拓,都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支持。
为此,史玉东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助力牧场稳健发展。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组建“奶业金融协同小组”,形成跨部门协同机制。探索实施“联合贷款”政策,鼓励多家银行共同参与牧场贷款项目。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提高牧场授信额度,将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以上,为牧场提供更加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同时,建议财政部门针对牧场融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切实缓解牧场资金压力,稳固奶业发展基本盘。
二是加大对乳企喷粉的补贴力度,减小企业负担。建议国家继续推动主产区加大对乳企喷粉的补贴力度,将补贴期限延长至全年。
三是打通出口渠道,拓展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市场国产大包粉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大包粉价格,且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有进口需求。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专业指导,强化与进口国的沟通协商,提高出口相关资质、认证及海关检测手续办理效率,进一步打通出口堵点,畅通大包粉等乳制品出口渠道。
四是开展奶粉收储,缓解周期性过剩矛盾。建议参考奶业发达国家经验做法,试点开展奶粉收储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储机制,有效解决奶业周期性供需矛盾。可采取国家委托、企业承储、按需调用、适当补助的运行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委托符合条件的大型乳企建立库存,企业按要求建立商业周转储备,接受国家监管和调用。同时,给予承储企业免息或贴息支持及仓储保管费用补贴。
五是支持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链韧性。乳品精深加工是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建议推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精深加工等新业态的扶持力度,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此外,目前推进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项目中涉及的“脱盐乳清液”“天然乳清粉”缺少国家标准,乳业深加工中涉及的乳铁蛋白提取后产品名称及用途、脱盐乳清粉/液pH标准化工艺,迫切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研究制修订相关标准。
六是拓展乳制品消费市场,扩大消费能力。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乳企尽力收购富余生鲜乳,加工生产平价奶;鼓励主产区按照成本价定向采购乳制品,专供中小学生、现役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支持开展营养计划,持续培养公众“饮奶、吃奶”习惯。同时,建议政府通过发放乳制品定向“消费券”等方式,提升市场消费能力,促进市场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