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让民歌传播多些“形式感”

民歌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去深入了解和欣赏。但一些人对民歌可能存有一定成见,比如,有人可能觉得民歌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不够新颖,有人可能觉得不熟悉相关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的人会难以理解民歌。一些因素加起来,会让受众对民歌有一定的陌生感。

要打破受众的这种陌生感,除了在内容创作方面,在保护传承已有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生活进行创新,还需要让民歌传播多些“形式感”。这种形式感既包括民歌本就存在的一些形式,如对唱山歌、喊劳动号子等,也包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产生的新形式,如民歌与博物馆等场馆结合、与旅游景点等场景结合、在“村晚”等舞台呈现,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的新形式,如学校播放上下课铃声以及广场舞、婚礼等场景中的音乐使用等。通过这些带有形式感的传播,让更多人对民歌熟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