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主动将‘五篇大文章’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工作要求,及时出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全面优化金融环境,做强科技金融、做优绿色金融、做深普惠金融、做实养老金融、做好数字金融,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做强科技金融。一是多维度完善支持制度体系。健全制度框架,优化对接机制。联合省科技厅、青海金融监管局、青海证监局和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工作的实施细则》,召开政策宣讲和政银企对接会,促成融资意向金额21 亿元,现场落地 6.9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科技贷款余额 331.9亿元,较年初增加 78.1 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 210.9亿元。二是多举措推进科创和技改再贷款。对接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行业主管部门,推动部分科技企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入围国家备选企业项目清单,协助财政完成首批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预拨 25.3 万元。三是多层次助力特色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全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梳理,为青海省特色产业技术攻关累计提供融资超过50 亿元,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指导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为智能制造等项目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二、做优绿色金融。一是“金融+政策引导”。制定《绿色金融支持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对碳账户体系、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专项领域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充分发挥央行低成本资金支持引导作用,自碳减排工具实施以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 581 亿元,获得央行资金支持 349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 1926.5 亿元,较年初增加 169.3 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 24.5%,位居全国第二。二是“金融+产业四地建设”。在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方面,调整信贷结构,通过延期还本付息、下调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盐湖“钾钠镁锂氯”5 大产业集群强链、延链、补链;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创新推出规划合作贷、建设期配套贷等专项产品,为清洁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各环节提供精准支持,全省清洁能源贷款余额 1428.1 亿元,同比增长 12.3%,占各项贷款余额 18.2%,成为贷款占比最高的单项产业;在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推出与农畜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特色信贷产品 20 余种,拓展抵押物范围,助力做强绿色有机“青字号”品牌。三是“金融+碳账户”。创新碳账户金融服务,联合省发改委、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推进企业碳账户建设,为 506 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在全国首创能够区分绿电、火电并测算碳减排量的碳账户核算体系。累计发放碳账户贷款 129.6 亿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 9535.3 万元。四是“金融+绿色算力”。指导金融机构在授信政策中将 5G 基站建设、人工智能等领域列为积极进入行业,全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264.3 亿元。推出“补贴确权贷”等 10 余种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做深普惠金融。一是聚焦小微民营,持续扩总量优结构降成本。完善政策体系建设,牵头印发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3条举措”,精准落实各项普惠金融政策。截至 2024 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488 亿元,同比增长 14.9%。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全省当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3.30%,普惠小微平均利率 4.17%,同比分别下降 0.20 和 0.47 个百分点,预计为企业节约贷款利息支出约 3 亿元。二是聚焦“三农”工作,助力全省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牵头印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精准滴灌脱贫户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再贷款+”支持法人银行为农牧产业主体定制“拉面贷”“枸杞贷”等信贷产品。2024 年全省累计投放央行资金 194 亿元,支持农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5 万余户。
四、做实养老金融。一是搭建适宜政策环境。联合青海金融监管局、省民政厅形成“多部门参与、综合施策、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印发《关于推动青海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二是加大央行资金支持。联合省发改委、省民政厅和省工信厅探索建立养老企业项目库,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再贷款政策在青海落地。三是提升服务质效。指导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将“银发元素”融入网点建设,推动金融服务适老化向农村老年群体聚集地区下沉。全省 1045 个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98%的银行网点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便捷窗口,配备助老设备;90%的银行网点设置便老设备;共设惠农金融服务点 7133 个,流动金融服务车20 辆。
五、做好数字金融。一是依托“青信融”平台,疏通融资堵点断点。整合市场监管、税务、医保、水电气、碳减排等近 30个行业部门各类信息 4700 多万条,形成“政府+市场”功能互补、叠加增信格局,通过数字金融为小微企业融资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青信融”平台接入全省金融机构 53 家,上线金融产品618 项,注册小微企业达到 6.9 万户,累计撮合融资 5.1 万笔共359.4 亿元。同时,依托“青信融”平台,联合城西区政府开展了金融惠民“甘霖工程 2.0”,共放贷 5301 笔,总金额 43.2 亿元;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放贷 442 笔,金额 271.3 亿元。二是依托数据中心,提供高效数字化金融服务。部署实施省级数据中心机房改扩建项目,数据中心采用两种架构搭建基础云平台,助力基础云平台可靠性及高扩展性能提升,面向联网机构提供运转高效、资金安全的数字化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