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山东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6月1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为株式会社商船三井(MOL)打造的第二艘21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RURI CARE”号命名交付。就在当日,由济宁能源集团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为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正式开工,这是中国制造的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首次“出海”。

北海造船、新能船业在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正是近年来山东省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力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的缩影。面对航运业绿色脱碳的发展趋势,山东船海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擦亮”航运绿色底色,积极拓展绿色节能环保产品市场,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在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实现了从设计、建造、配套等全产业链的覆盖。2024年,山东省新能源动力船舶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23.5万载重吨、621.9万载重吨、1344.5万载重吨,分别占总量的68.9%、52.4%、61.9%。

未雨绸缪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山东船海产业未雨绸缪,加快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早在2023年,山东省就印发了《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推动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为山东船海产业在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的领先企业,北海造船已经交付了多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氨预留散货船,还研发推出全球首制32.5万吨甲醇燃料超大型矿砂船,并成功承接系列订单。目前,北海造船手持订单绿色船型覆盖率超90%。而作为2023年10月才开始试生产的企业,山东新能船业除此次开工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外,还交付了多艘内河LNG动力船。

在船舶建造领域,除北海造船、山东新能船业外,山东省船舶建造企业在从内河船舶到远洋船舶、从散货船到高端客滚船的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也取得了不俗业绩。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交付了多艘7000车位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双燃料高端客滚船,并手持一大批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甲醇动力客滚船、混合动力客渡船等新能源动力船舶订单。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等项目。招商工业青岛船厂承接了全球首艘1400TEU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山东航宇船业持续加码新能源船舶研发,推动LNG动力船、纯电动定制船等创新产品落地,承建的法国巴黎首艘40米级纯电动餐饮游船Bleu Seine正式开工建造。

同时,随着设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山东船海产业在新能源动力船舶设计领域也取得了良好业绩。北海造船下属设计公司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SDC)自主设计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21万吨氨燃料动力/氨预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等绿色船型,并在近期重磅发布了新一代“星”系列绿色船型,通过替代燃料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了船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大幅降低。威海德创船舶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了8.9万载重吨甲醇双燃料散货船、15000吨级甲醇单一燃料江海直达散货船等船型。同时,内河船舶建造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身设计能力和水平,如山东新能船业开建的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就是其与达飞集团、宁德时代联合研发的;航宇船业建造的40米级纯电动餐饮游船Bleu Seine是其与法国船东共同设计的。

在船舶配套领域,中船集团旗下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成功交付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该公司首台超大缸径9X92DF双燃料低速发动机、首制LNG运输船X72DF双燃料低速发动机,氨双燃料低速发动机订单实现零的突破。淄柴动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取得国内首张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书,高压共轨发动机实现量产,顺利推进多个承担实施的国家与山东省级项目。中船集团旗下七二五所所属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突破碳捕捉系统关键技术,开展典型船型实船设计,加速成果转化;开发低压氨燃料供应系统(AFSS),实现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领域技术路线全覆盖;一次性成功交付全球最大B型舱LNG供气系统(FGSS)。

数转智改 提升智能化水平

随着船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升,山东船海产业在发力新能源动力船舶领域的同时,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与造船技术融合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数实融合,推动船舶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引领新能源动力船舶建造的“数智化变革”。

山东船海产业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不断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理念逐步推广和普及,绿色成为山东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底色。2024年,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山东悦龙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宝鼎重工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山东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同时,瞄准绿色低碳、数转智改的发展方向,山东省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梯次培育体系,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同时积极鼓励山东船舶行业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推广智能绿色制造,在生产、管理等环节应用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工厂,积极完善绿色供应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招商工业威海船舶开建数字化绿色智能工厂,以建设北方“灯塔”工厂和标杆工厂为目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配套建设数字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数智技术与产业创新,实现从计划排程到物流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芜船(威海)绿色海工产业基地“黑灯车间”引入全自动化生产线,在国内首次运用3万瓦激光切割、机器人T排焊接等五大技术,搭配最先进的动态视觉技术、薄板激光复合焊技术,实现人机高度协同,整体节约人工40%,车间自动化率达80%。

为进一步提升山东船海产业链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2024年,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华为(山东)ICT学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承办了2024年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提升培训班,围绕船舶和海洋工程总装建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进行专题培训。下一步,山东船海产业将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引领,加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围绕各类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推动新能源船舶技术迭代与场景应用,全力推动核心能力自主化、关键装备国产化,奋力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