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绿链升级,中国粮油生态转型进行时

当前,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贸易波动等因素叠加之下,全球粮食安全与环境可持续性需求深度交织,全球粮油市场供需格局深刻调整。作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中国在着力推动粮油产供链国际开放合作的同时,主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约束与生态保护的挑战,持续推动大宗粮油贸易可持续发展。

协同推进绿色实践

7月9日—11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在广西桂林举办第十六届大宗粮油产业大会,来自中国、巴西、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行业代表共同探索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会上,推动大宗农产品可持续贸易与绿色价值链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作为食土商会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开启的新一轮合作,该项目将通过搭建中外可持续农业对话与合作平台,促进可持续采购实践,推广可持续供应链的优秀案例,深化可持续农业贸易合作。

近年来,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打造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食土商会会长曹德荣表示,构建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有助于减少贸易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建立可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流向监管,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

在全球产业链低碳转型与中国“双碳”目标驱动下,中国绿色供应链建设正从理念共识不断转化为实践探索。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产业链绿色转型构筑了“政策+标准”的保障体系;企业实践蓬勃兴起,不少粮油龙头企业已率先将ESG理念融入供应链全流程;国际合作成果日渐丰硕。

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受国家政策、市场期待以及企业ESG战略的共同驱动,中国正逐步发展为全球可持续棕榈油的需求方。RSPO(可持续棕榈油圆桌倡议)全球市场转型总监英克(Inke)博士指出,目前,可持续棕榈油的消费主要集中于欧美等成熟市场,但新兴市场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中国市场尤具潜力。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对于塑造全球棕榈油的可持续性和促进负责任的采购实践至关重要。

坚定深化开放合作

在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的当下,坚持开放合作更显重要。曹德荣强调,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源泉。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更多贸易伙伴为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注入了更多的稳定性。为持续推动大宗粮油贸易规范化、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食土商会将积极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专业度,与粮油产业链各方紧密合作,共同书写粮油产业稳中求进、开放共赢的新篇章。

在各地的开放实践中,广西极具特色。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和大宗粮油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实现“东盟出产—广西集散—中国畅销”。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朱雁玲期待与各方共享广西的开放平台,加强在粮油贸易流通、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联动发展和合作,推动粮油贸易合作;同时,期待各方把握当前广西大力开展面向东盟人工智能合作的机遇,加大在粮油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积极探索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径,共享人工智能的发展红利。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在谈及全球经贸变局对粮油产业的影响时指出,要关注全球粮油供应链区域替代加快的势头,以及粮油价格波动与金融传导影响,注重中国粮油进口的多元化发展,并强调,新兴市场目前是、将来仍然是全球农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希望各方紧密合作、携手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