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8610 6803 2288

加快奶业纾困,农业农村部发布8项措施落实产业扶持政策

为深入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要求,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于7月28日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奶业纾困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当前奶业面临的阶段性困难,推出涵盖政策扶持、金融创新、科技支撑等领域的八项具体举措,旨在构建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政策资金精准直达 筑牢产业基础

《通知》要求各地加速兑现中央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推进粮改饲、苜蓿振兴行动、奶业整县推进等项目,通过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改善养殖设施条件、促进种养循环,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特别强调建立资金监管"直通车"机制,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至养殖场户,严防挤占挪用。鼓励地方创新出台喷粉补贴、增量收购奖励等配套政策,形成中央与地方政策联动效应。

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破解融资难题

针对养殖主体融资难问题,通知明确建立白名单制度,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养殖场户,推动"青贮贷"等专属金融产品创新。要求金融机构通过展期续贷、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包括活体奶牛、圈舍等)等方式提供持续信贷支持,严禁盲目抽贷断贷。同时探索贴息补助模式,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农业农村融资项目库,并强化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三、节本提质双轮驱动 挖掘生产潜力

为提升产业效益,通知部署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重点推广优质饲草高效利用、豆粕减量替代等技术,集成"两病"净化等疫病防控方案。建立奶牛存栏动态监测机制,指导有序淘汰低产奶牛,优化牛群结构。同时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全覆盖监管,确保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四、产业链双向延伸 构建利益共同体

《通知》鼓励发展养殖加工一体化模式,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培育可复制的成功案例。要求乳企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稳定奶源,探索建立购销合作及违约惩戒机制,发挥收购指导价风向标作用。特别强调合同规范履行,保障养殖主体收益稳定性。

五、种业振兴突破瓶颈 夯实遗传基础

针对种源"卡脖子"问题,通知提出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力度,聚焦产奶性能等关键性状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构建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持续实施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加强种业阵型企业政策支持。开展牛冷冻精液专项整治,推广优质种公牛精液使用。

六、深加工科技赋能 拓展产品矩阵

为破解乳品消费结构单一问题,通知明确统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支持乳球蛋白制备、超临界萃取等核心技术攻关。优先将创新型深加工企业纳入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鼓励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乳酪、功能性乳清蛋白等产品,健全综合利用体系。

七、消费引导多管齐下 培育市场需求

《通知》提出引导企业开发简装奶、平价奶,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覆盖范围,培育青少年饮奶习惯。推动乳品进食堂、进福利机构,探索发放特定人群消费券。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开设科普专栏、投放公益广告,普及科学饮奶知识,营造健康消费氛围。

八、部门协同创新机制 凝聚发展合力

为保障政策落地,通知要求建立教育、工信、财政等部门常态化协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与政策协同。鼓励地方先行先试,针对产业发展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形成部门联动、央地协同的工作格局。

业内专家指出,该通知立足当前奶业发展实际,既推出短期纾困措施,又谋划长远发展机制,通过政策组合拳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为奶业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