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中国饭店业消费指数体系(2025年9月)两项数据,包含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与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以数据引导促消费政策精准发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其中,中国餐饮业消费指数为90.7,环比下降1.1%。9月为行业传统的“冷却期”,开学季减弱外出旅游消费潮效应,餐饮消费市场出现规律性回落。但9月中下旬随着国庆中秋假期临近,拼假模式预热旅游消费市场,部分餐饮消费前置释放;部分地区出台政策支持宴会消费,对淡季餐饮消费市场起到一定提振作用。平台间大额补贴行为导致的价格下行成为6月以来制约餐饮行业增速的重要因素,尽管暑期指数有小幅度回升,但在假日效应回落后行业依然承压。
以城市级视角来看,一线及三四线城市餐饮消费价格点数出现回落,二线城市呈现小幅增长,这与近期二线城市的政策与活动密不可分。全国多省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或城市联赛,举办地抓住赛事流量,通过“票根经济”、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推动形成“餐饮+赛事”消费热潮。
据中国饭店协会方面分析,9月作为暑期和国庆中秋假期之间的“空档期”,餐饮消费需求减少并出现规律性回落。但紧随而来的国庆中秋假期有力提振了餐饮消费市场。接下来几个月,随着时间步入深秋,天气持续转凉,烘焙饮品、火锅消费预计将迎来明显增长并引领秋冬餐饮消费热点。
中国住宿业消费指数方面,由于9月“开学季”的到来出现规律性下滑,指数总体得分为88.7,较8月出现回落,与6月基本持平。9月是行业传统的“低谷期”,开学季“终结”外出旅游消费热潮,热门目的地房价回落至淡季水平;同时因9月全国降水天气频发、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持续,商旅出行受到一定限制,多因素叠加导致9月住宿消费市场整体降温。但在线预订量有所上涨且超过8月水平,主要来源于消费者对于国庆中秋假期的提前部署,表明消费者在拥有充足假期的前提下消费活力可以得到有效释放。
综合来看,9月指数虽然呈现回落,但符合正常的市场周期规律,是暑期旺季后的正常“冷却期”;且9月指数与6月“五一小长假”之后的指数水平基本一致,说明行业在合理的市场波动范围内仍然保持平稳运行。
据中国饭店协会方面分析,即使在淡季,中国饭店行业也应保持适度的市场声量,通过社交媒体持续输出品牌内容,维护老客户关系,传递积极信号;或是利用淡季进行必要的设施维护与更新,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旺季或节假日消费风口。